2016年8月18日

Pokémon Go的大小事



《精靈寶可夢GO》(英語:Pokémon GO)是一款行動平台擴增實境遊戲,由任天堂、精靈寶可夢公司授權,Niantic, Inc.負責開發和營運。於 2016 年 7 月起在 iOS 和 Android 平台上發布。台灣地區於八月六日開放。
[心得]

Pokémon GO 的開放在台灣造成轟動這是無庸置疑,C.K. 當然也追著熱潮玩了兩個禮拜。目前是二十級的普通玩家,簡單分享一下一路以來的心得與感想!

從GAME BOY到Pokémon GO

當年在我國小時期,出遊必備良品就是 GAME BOY,每當班上有幾位同學手上拿著這台機器,他的周圍一定有許多人想借來嘗鮮,而我當時就是那周圍的其中一人。在同一時期我們最紅的卡通就是隨著遊戲一起成名的神奇寶貝,看著小智與皮卡丘一路向著最強訓練師之路邁進,在玩遊戲的當下更有身歷其境的感受!為了稀有的凱西,走進未知的洞穴探險;擋路的卡比獸叫不醒;去哪裡拿到衝浪,才能渡海......等等。在那個年紀的小學生中,看不懂日文情報交換就顯得更重要!而到了當下的科技,在現實世界抓神奇寶貝的夢,不再是幻想,AR 讓神奇寶貝們更靠近我們!Pokémon GO 讓人事實地物結合了。

不僅是小孩子的遊戲

在兩個禮拜以來,關於 Pokémon GO 的文章、社論也不少,當中我很喜歡的就是一篇:其實你早就在捕捉野生神奇寶貝了!關於 Pokémon Go 的一點人類學觀察與解讀。以人類學的角度去看 Pokémon GO 所帶來的影響,認為遊戲已經形成所謂的『社會現象』。如果各位有看過 Pokémon GO 的廣告,其實當中也沒有多少小孩。為什麼?內文中其實也有對此做出解釋,這是一篇很棒的文章,真心推薦給各位。

外掛

遊戲在運行的過程中,必然會遇到外掛的威脅。更何況 Pokémon GO 是一款希望大家走出室內,腳踏實地去抓怪的遊戲。就像當初的金手指一樣,可以改寶貝球的顆數、招式密技還沒得到就可以獲得等等。我沒有想要論戰的意思,更何況我們的瀏覽次數也不足以發起論戰(笑~)。雖然遊戲還沒開放對戰系統,但保留道館的目的,除了是原作的經典設定,可以讓玩家與其他訓練師互動、戰鬥、領皮卡丘幣外,道館不是放隻 CP 值兩千、三千分的快龍在那裡,就永遠不會輸。大不了六隻換一隻,早晚還是會打下來。我認為在這過程中獲得的成就感,遠比開掛有趣許多。當然啦,也不是什麼勸世文啦,如果覺得開掛也是體驗遊戲的一種方式,那就這樣吧。

媒體報導

台灣的媒體,最強的就是帶風向。剛上市的頭幾天,凡是有車禍、意外基本上十件有六件都說在玩 Pokémon GO。報導到現在反而可以出一本攻略大全,什麼 IV 值、哪裡是神奇寶貝勝地等,只能說台灣媒體真的很健全(?),什麼都辦的到。然而 C.K. 所提到這部分的原因是想跟各位玩家說:騎車真的不要玩,不論是不是後座乘客。我自己次採取定點式的玩法,也就是我會查好地點,可能某某公園、綠園道之類的,可以坐公車就坐車,沒辦法就騎車到定點,以步行的方式去抓神奇寶貝。C.K. 是台中人,舉台中為例:到國美館沿著英才路的綠園道一路走到勤美誠品,再由誠品綠園道走到科博館折返。沿路有健全的人行道,不乏稀有的怪,沿路的補給站跟下不停的櫻花樹。安全、效率都達到了!如果不想搞臭了這遊戲的名聲,拜託自律一下阿!

我所看到的Pokémon GO

最後我想談談我看到的 Pokémon GO,Pokémon GO 在台灣推出的早上,我就興沖沖的載來玩,在家的附近到處走動、抓怪,正當我忙著東抓抓西抓抓時,我爸也開始跟我一起到處跑,老爸年輕時可是帶我進入電玩世界的推手!我們家的 GAME BOY、PS、PS2 都是他買的,然後我們就一起玩,一起瘋。然而上了年紀後,他就很少再跟我一起打電動了,少了親子交流的機會一直讓我很惋惜。但 Pokémon GO 的出現,我們又重新開啟了同好的交流,每天分享彼此的戰果,互相報哪裡好抓怪。

在公園,晚上出來散步的家庭多了,有很多爸媽也跟小孩一起玩,一起找怪,走路過程閒聊彼此近況。朋友一起交流神奇寶貝、打道館,抓到稀有神奇寶貝一起歡呼。遊戲的初衷除了要喚起大家的記憶之外,也是希望大家能夠因為 Pokémon GO 而真的 GO,帶著手機出門去遇見、去捕捉、去與更多人交流對打,認識更多的世界。遊戲方式設計簡單,讓年紀大的人、小孩也簡單入門。C.K. 所享受的不單只是人物的成長與神奇寶貝的進化,還有走路的過程中與人聊天、分享、交流的喜悅。不論今天出門遇到的只有小拉達還是集不滿鯉魚王,或許在過程中所獲得的有時遠遠超過我們所想的。


歡迎留言討論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